|
中新网北京6月22日电(上官云)在二十四节气中,“夏至”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时间节点,提醒人们一年中最炎热时刻的到来,并在长时间的流传中,形成不少颇有特色的习俗。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夏至”曾是民间重要的节日,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,那一天皇帝还会举行祭地仪式祈求丰年,“只不过随着端午节的出现,很多习俗被‘挪’过去了”。
热闹曾不亚于端午:皇帝举行祭地仪式
夏至,是二十四节气中确立最早的节气之一。公元前七世纪,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,发现这一天白昼最长,夜晚最短,最终确定了夏至,稍后又发现昼夜等长的春分与秋分,在此基础上确立二十四节气。夏至和冬至一样,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,古时又称“夏节”、“夏至节”。高巍说,在我国有些地方,“夏至节”的热闹程度不亚于端午节。
古时夏至日,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。《周礼》有云“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,以?国之凶荒、民之札丧”;司马迁所著《史记·封禅书》亦记载:“夏至日,祭地,皆用乐舞。”高巍介绍,夏至提醒人们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的到来,温度达到顶点,同时也意味着随后阴气将开始逐渐上升,古人确实会在夏至举行隆重的祭祀祈福仪式,皇帝则会举行“祭地”仪式,祈求丰年。
皇帝有皇帝的讲究,民间也有民间的习俗。高巍说,在这一天,南方很多地方会称人以验肥瘦,“立夏也有此风俗,但大多是仪式性、符号性的。因为民间历来有‘苦夏’掉肉的说法,夏至当天举行这个仪式,则会正式记录体重,提醒人们在秋天到来后是否应进补”。
饮食、习俗有讲究:北京吃凉面 宋代百官放假三天
夏至意味着高温天气的到来,即民间所说的“数伏”正式开始,人们在吃上也有许多讲究。据公开资料显示,无锡人早晨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,取混沌和合之意。有谚语说: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。”吃过馄饨,为孩童称体重,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。
“夏至尝黍,端午食粽”则是古时食俗。《吕氏春秋》载,当早黍于农历五月登场时,天子要在夏至时举行尝黍仪式。《诗经》中也有“年丰多黍”的诗句,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。高巍说,北京地区则会选择在夏至吃凉面,因为此时新面已上市,此举既有“尝鲜”之说,也有借生冷食物降火开胃的用意,“农村地区则可能吃薄饼,夹以青菜等物,祭祖后食用或赠予亲友”。
除了各种时令小吃,高巍半开玩笑地说,古代夏至还有一个“福利”,即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,人们与亲人团聚畅饮;宋朝则会给百官放假三天,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夏至的重视。
“不过,后来随着端午节的出现,很多‘夏至’习俗被挪到端午,比如,夏至时辽代妇女之间会互赠扇子与香囊,这一习惯延续很久,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。”高巍称。 |
|